中金在线 > 市场 > 市场掘金

|市场掘金

对价格目标的重视度提升

证券市场周刊

|
  

  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关注价格目标的实现,而且更加关注包括了资产价格在内的更加广义的价格水平。通过稳物价、稳楼市、稳股市,进而稳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对2025年工作目标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十四五”的高质量收官和“十五五”的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几个预期目标中,价格目标的变化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价格目标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目标长期维持在3%左右,而2025年下调至2%左右;二是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给价格目标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居民消费价格目标的下调并不代表价格目标重要性的下降,反而代表政策更加关注价格目标的实现。这是因为,过去中国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不足、需求过剩,宏观政策长期以来更加倾向于防止通胀,居民消费价格目标此前更多是限制性目标,3%左右的目标更多是上限性质的。

  

随着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经济发展更加倾向于依靠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叠加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有效需求不足反而成为主要矛盾,通胀压力逐渐缓解。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长期低于3%左右的目标,价格目标的下调是政策向更为务实的方向变化,也体现出政策更为重视通胀目标的实现。尽管目标从3%下调至2%,但约束性有所增强。

  

为什么当前政策更加重视价格目标的实现?价格水平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是价格水平偏低的局面。从消费者个人的角度静态来看,价格水平过高直接消耗居民购买力,价格水平低反而增加了居民购买力,因此通胀往往带来更多的社会关注。价格水平过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的整体循环上,价格水平低将加重债务负担、提高实际利率、影响企业利润水平,进而影响到居民个体。在价格水平偏低的时期更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预期引导,促进价格的企稳回升。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