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市场 > 市场掘金

|市场掘金

医药股“反攻”潮起,这些公司或有10倍潜力!

证券市场周刊

|
  

文丨张桔

  

春节后医药股“反攻”潮起,在”AI医疗”催化下,内地股市携手香港股市吹响冲锋号,CXO与创新药两条赛道成为先锋。分析背后的原因,政策的支持、业绩的转暖、估值的性价比成为主要助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春节后二级市场节节上攻的行情中,沉寂多时的医药板块开始有所表现,无论是在A股还是在港股的相关公司中,医药生物产业链中的公司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Wind资讯显示,2月申万医药指数上涨已经接近7%。对比来看,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同一时间段的上涨约为19%。

  

2025年会是医药翻身之年吗?这个似乎每年都在谈论的话题在蛇年再被热议,不过这一次从梦想照进现实的希望似乎比前几年都大。无论从医药的主流指数层面还是具体龙头公司表现来看,数据都在一点一点佐证这一希望。以创新药两大龙头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来看,恒瑞医药2月以来的涨幅约为7%,百济神州本月的涨幅更是高达17%。

  

再来看内地公募基金公司几乎标配的医药主题基金,目前已经有多只产品实现了超过10%的正收益,比如天弘基金医药明星基金经理郭相博,其管理的天弘医药创新已经实现了大约15%的年内收益。仔细看涨幅居前的医药公募,不仅有精准布局人工智能的AI医疗受益者,而且也有坚守传统医药各赛道龙头的产业思维者,可谓投资风格百花齐放。

  

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对本刊指出:”在今年市场的科技浪中,市场很快挖掘医药的弹性,虽然一开始借助AI概念打了点擦边球,但很快回到高技术高研发的严肃创新上。特别是港股市场,更是不断挖掘各种题材和技术,显示了巨大的弹性和活力。”

  

产业层面,平安基金明星医药基金经理周思聪提供的一组数据振奋人心:“在全球创新药年度统计中,2024年中国在金额和数量上继续较2023年创出新高,出海占比达到30%。2024年全年对外授权126起,总金额526亿美元,数量和金额较2023年都增长30%以上,中国创新药出海已经呈现出常态化之势。”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