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只有打通收储堵点,才能发挥专项债作用

时代周报 迟雨

|
  

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地方新增专项债正加速投向房地产。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国地方政府新增发行的1763亿元专项债中,明确主要投向房地产规模为336亿元,环比3月份增加了30%。其中,土储类新增专项债同样快速审批。4月土储类专项债规模达到210亿元,累计发行517亿元。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土地出让收入锐减,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专项债收储闲置土地政策的启动,旨在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市场结构,并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媒体披露的数据充分显示,专项债收储存量闲置土地已取得初步进展。

  

但各方信息也在提醒,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仍面临问题。

  

一是收购标准不明确,定价机制模糊。

  

目前,各地在收储闲置土地时缺乏统一的定价标准,部分地方政府倾向于按市场评估价或土地成本价“就低”确定收购价格,导致房企接受度不高。

  

二是收购主体单一,导致市场化参与不足。

  

当前土地收储主要依赖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市场化机构参与度较低。由于城投公司自身债务压力较大,且缺乏专业开发能力,难以高效盘活收储土地。而民营企业因地块债权关系复杂,往往难以符合收储条件,导致市场活力不足。 

  

三是资金平衡难度大,偿债机制待完善。

  

专项债资金需以土地未来收益作为偿债来源,但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土地出让收益存在不确定性。部分城市收储土地后,因市场消化能力有限,难以实现资金闭环,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为充分发挥专项债收储政策的效能,优化政策设计是当务之急。

  

首先需要明确收购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地方政府应根据土地的市场价值、开发潜力以及企业的实际成本,综合考虑确定收购价格。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