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国内财经

|国内财经

当AI从工具变成基础设施

经济日报

|
  

  DeepSeek、宇树科技等本土科技企业的火爆出圈,给近年来持续升温的人工智能再添一把火,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热点之一。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向各领域渗透,AI正加快从“实验室工具”向新型基础设施转变,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新议题。

  

  2024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技术全面爆发的一年。这一年,全球大模型呈井喷式增长,越来越多人工智能上线应用。比如,新希望集团将AI应用于饲料配方优化、基因检测和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精准度;茶百道AI巡检系统实时监控5000余家门店的茶饮品质,将品控响应速度提升了8倍;义乌小商户们则利用AI技术实现供应链智能化升级与精准海外营销,构建起成本更低的数字贸易新生态。不夸张地说,“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已从蓝图变成现实。

  

  有专家打比方说,人工智能就如同基础设施中的“新水电”,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确实,智能驾驶、智慧家居、算法掼蛋网页版等已悄然走入寻常百姓家,人工智能在带给我们巨大便利和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新的不确定性,亟需通过夯实技术、制度和治理等基础,将这些不确定性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

  

  在技术领域,DeepSeek以算法优化弥补算力短板,用算法效率提升与开源策略,打破了传统大模型依赖高算力、高投入的“贵族化”发展模式。未来,推动人工智能成为新型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以低成本的技术普惠为更多场景应用提供驱动,用更多的产业融合激活应用价值。

  

  在制度领域,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燃料”,当前存在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的双重难题。受限于数据安全担忧、商业利益保护等因素,数据拥有方对于数据共享的意愿往往并不高,很多企业之间还筑有“数据围墙”。数据“破壁”,公共数据须先行,要进一步完善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机制,以制度创新打破“数据铁笼”,真正让数据“跑起来”。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