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中经评论:政策春风催生饲料产业变革

经济日报

|
  

有关部门日前印发《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充分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我国农业废弃物、工业副产品、厨余垃圾、动物屠宰下脚料等非粮饲料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充分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将这些放错位置的资源转化为优质饲料,推动饲料格局从“粮食依赖”向“多元供给”转变,既缓解粮食安全压力,又降低养殖成本,开辟了绿色农业发展新路径,可谓一举多赢。

  

我国是畜牧养殖大国,传统饲料以玉米、大豆等粮食为主,人畜争粮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高。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但也付出了巨大生态代价。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升,肉蛋奶消费增加,带动饲料粮消费增加,饲料粮供需矛盾成为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矛盾。为满足国内饲料粮供应,我国每年大量进口饲料粮,大豆、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量占粮食总进口量比重超90%。在当前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粮食进口存在不确定性,饲料粮稳定供应面临挑战。充分开发利用非粮饲料资源,挖掘国内饲料资源潜力,提高饲料自给率,很有必要。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副产物非常丰富,若得到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可大幅降低对玉米、大豆等进口粮食饲料的依赖,促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我国玉米秸秆、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但利用率很低,农民不是一烧了之,就是丢弃荒野,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现在可以通过发酵变成牛羊的“盘中餐”。米糠、麦麸、酒糟、果渣、豆渣、甘蔗渣等食品加工副产物,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等油料加工副产品,以及构树、桑叶、辣木等林业及生态资源,经过加工处理都能变成畜禽鱼类的“美味食品”。应支持发酵饲料推广应用,加快推动农作物秸秆、糟渣类产品等地源性低值原料的发酵、酶解提效加工利用,加快生物发酵工业副产品饲料化利用。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