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谷歌“隐形垄断”被查不冤

经济日报

|
  

  近年来,欧盟、英国、韩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频频对谷歌开展反垄断调查,甚至开出“天价”罚单,多是因为谷歌依仗其巨大的市场占有份额和特定技术领先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或明或暗攫取了不正当利益。纵观谷歌这些年在全球市场“豪横畅行”的经营态势,其引起多方警惕乃至调查实则不冤。

  

  谷歌在全球市场“高歌猛进”的过程中,始终被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及市场监管部门所警惕。据不完全统计,谷歌公司近10年来在其移动操作系统、应用商店、搜索引擎、广告营销等业务板块招致的各方反垄断调查诉讼已达两位数。

  

  2018年,印度竞争委员会因谷歌在搜索引擎算法中掺加了“偏见和滥用市场主导”因素,对其罚款2100万美元。同年,欧盟委员会在开展了历时近3年的反垄断调查后,再度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由对谷歌实施50亿美元的罚款,一度创下全球反垄断罚金的新纪录。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谷歌旗下的视频平台“优兔”(YouTube)在政治考量驱使下,以“相关媒体违反了制裁和贸易规则”为由,封杀了多个俄罗斯媒体的频道及账号,随后“不出意外”地遭到俄反垄断机构的调查与处罚。就在今年的1月22日,印尼反垄断监管机构对谷歌公司处以2025亿印尼盾(约合8970万元)的罚款。理由是谷歌滥用其在Play商店支付结算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强制要求印尼应用开发商使用其Google Play计费系统,否则将下架相关应用。1月23日,英国方面宣布,将对谷歌的移动生态系统展开调查,重点关注谷歌在操作系统、应用商店和智能手机浏览器等领域的市场地位。甚至美国本土的市场监管机构也担忧谷歌的垄断行为可能导致消费者无法公平选择服务,进而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