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产业经济

|产业经济

谁在操盘杜甫酒业?对赌背后的疯狂资本局

财经第酒区

|
  在香港中环的初夏时节,资本的气息始终弥漫着一种焦灼感。
  当中国环保能源的铜制名牌被替换成“杜甫酒业集团”时,这家成立三十载的珠宝商,毅然完成了向白酒赛道的惊险跨越。
  5月13日的更名公告,将年营收刚破亿的川酒企业杜甫酒业推至聚光灯下,这是继珍酒李渡后,第二家叩开港股大门的白酒企业。
  但细究这场看似双赢的资本联姻,实则暗藏玄机。
  中国环保能源近十年七度亏损的财务报表,与杜甫酒业掌门人彭作权持续四年的上市执念,在2024年的资本寒冬里碰撞出诡异的火花。
  这场跨产业资本运作背后,究竟折射出哪些值得深究的金融逻辑与监管挑战?
  文|林雨
  1
  壳游戏
  翻开中国环保能源的十年账本,犹如打开一部传统港企的衰亡史。
  2014-2023财年间,这家名义上的环保能源企业,实质经营结构中珠宝贸易收入持续占据70%以上份额,期间累计亏损额达1.2亿港元。2024中期报告显示,其珠宝业务营收同比再挫42%,仅剩的0.66亿港元营收背后,是1851万港元的净亏损窟窿。
  在港股投行人士看来,这本质是场壳资源的价值重构。当传统业务失去造血能力,壳公司需要新故事维持上市资格,而区域型酒企则寻求证券化路径突破融资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主板壳价已从2018年峰值期的6至8亿港元跌至当前1.5-2亿港元估值区间,相较A股IPO严格的财务及合规门槛,借壳上市仍构成中小企业实现证券化的替代性路径。
  杜甫酒业的资本路径选择,映射出白酒行业深度分化的市场格局。尽管2023年规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7563亿元,同比增长9.7%,但行业前五强市场集中度(CR5)已攀升至46.3%,区域酒企在存量博弈中举步维艰。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