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力股份IPO盛宴:TCL系违规风波笼罩,总经理于广辉豪揽1545万年薪,分红10亿后拟再募10亿
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通力股份”)的深交所主板IPO申请于2023年3月获受理,但自2023年11月提交注册以来,反复更新招股书却仍卡在注册环节。
拨开迷雾,头顶“TCL系”资本运作前科的通力股份,IPO“卡壳”不无道理:
●税收优惠撑起公司超两成利润,左手退税“捞金”,右手又补税“踩雷”;
●前脚豪掷近10亿元分红,后脚又要募资10.15亿,还要花2亿“补流”;
●总经理于广辉年薪高达1545万元,相当于每天进账4.23万元,四位高管年薪合计2753万吃掉2.45%利润;
●报告期内业绩“变脸”的背后,是单一业务“瘸腿”、大客户掐住命门。
当税收优惠成为利润的“输血袋”,当高薪高管与普通百姓形成巨大财富鸿沟,通力股份IPO之路,尚需要给市场一个更具说服力的解释。
大股东TCL系违规“前科”
招股书显示,通力股份的实控人是电器大佬、TCL掌门人李东生先生,其一手打造的“TCL系”已坐拥TCL科技、TCL中环、TCL智家三家上市公司。若通力股份成功上市,将成为其资本版图的第四枚棋子。
但是近年来,“TCL系”在A股市场争议不断,资本运作手段与管理问题屡遭诟病,李东生及其旗下企业多次被罚。即便这些处罚看似与通力股份IPO资格无关,可最终能否上市,还得看监管层是否放行。
三年前,李东生主导的奥马电器收购事件,至今仍是舆论焦点:
2020年底,陷入流动性危机的奥马电器,被TCL家电集团通过司法拍卖、二级市场交易等手段频频举牌,次年成功控股。2022年8月,证监会一纸立案调查公告揭开了这场收购背后的黑幕:2021年初,TCL家电管理层拟定收购方案,联合三方机构隐瞒一致行动人关系,未依规公告,还引发内幕交易,甚至借用第三方证券账户“左手倒右手”。最终,广东证监局对TCL家电开出320万元罚单,时任董事长王成、董事徐荦荦各被罚100万元。
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通力股份”)的深交所主板IPO申请于2023年3月获受理,但自2023年11月提交注册以来,反复更新招股书却仍卡在注册环节。
拨开迷雾,头顶“TCL系”资本运作前科的通力股份,IPO“卡壳”不无道理:
●税收优惠撑起公司超两成利润,左手退税“捞金”,右手又补税“踩雷”;
●前脚豪掷近10亿元分红,后脚又要募资10.15亿,还要花2亿“补流”;
●总经理于广辉年薪高达1545万元,相当于每天进账4.23万元,四位高管年薪合计2753万吃掉2.45%利润;
●报告期内业绩“变脸”的背后,是单一业务“瘸腿”、大客户掐住命门。
当税收优惠成为利润的“输血袋”,当高薪高管与普通百姓形成巨大财富鸿沟,通力股份IPO之路,尚需要给市场一个更具说服力的解释。
大股东TCL系违规“前科”
招股书显示,通力股份的实控人是电器大佬、TCL掌门人李东生先生,其一手打造的“TCL系”已坐拥TCL科技、TCL中环、TCL智家三家上市公司。若通力股份成功上市,将成为其资本版图的第四枚棋子。
但是近年来,“TCL系”在A股市场争议不断,资本运作手段与管理问题屡遭诟病,李东生及其旗下企业多次被罚。即便这些处罚看似与通力股份IPO资格无关,可最终能否上市,还得看监管层是否放行。
三年前,李东生主导的奥马电器收购事件,至今仍是舆论焦点:
2020年底,陷入流动性危机的奥马电器,被TCL家电集团通过司法拍卖、二级市场交易等手段频频举牌,次年成功控股。2022年8月,证监会一纸立案调查公告揭开了这场收购背后的黑幕:2021年初,TCL家电管理层拟定收购方案,联合三方机构隐瞒一致行动人关系,未依规公告,还引发内幕交易,甚至借用第三方证券账户“左手倒右手”。最终,广东证监局对TCL家电开出320万元罚单,时任董事长王成、董事徐荦荦各被罚100万元。
在该事件中,李东生不仅没有直接受罚,而且成了最大赢家。王成、徐荦荦虽然被罚款,但在收购获取的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巧合的是,当时正值通力股份IPO申报两个月后,外界纷纷猜测此事会影响审核。虽因王成等人不在通力任职,TCL家电仅为控股股东关联企业,通力股份勉强满足上市硬性条件,但隐患早已埋下。王成助力收购后,通过突击入股的惠州晟硕间接持有通力股份671.6万股,一旦上市,此前被罚的100万元将换来巨额回报。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李东生因“履行承诺不到位”再遭处罚,TCL科技与李东生实控的TCL实业关联交易暴增,人员、业务、宣传界限模糊。投行人士直言,通力股份IPO的关联交易、独立性及同业竞争问题突出,内控合规性令人担忧。
业绩“变脸”背后:单一业务“瘸腿”、大客户掐住命门
通力股份主要从事声学产品和智能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及销售。声学产品是其业务的的“顶梁柱”,2022-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69.19%、61.11%、55.30%。
然而,这根“顶梁柱”似乎并不稳固。2023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遇冷,Harman、Sony、Samsung等大客户订单锐减,音箱业务收入直接下滑18.39%;2024年市场稍有回暖,订单增加,该业务收入又暴涨29.02%。主业的剧烈波动,直接传导至总营收——2023年同比下降11.40%,2024年又增长28.91%。
从业绩稳定性来看,主板大蓝筹企业往往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营收和利润不会出现剧烈波动。但通力股份的业绩却如同坐过山车一般。深究原因,单一业务依赖与大客户“绑架”问题凸显。
通力股份声学业务独大,其他业务如可穿戴设备虽有起色,2024年营收占比达30%,但仍难以抗衡声学业务的影响力;AIoT产品、精密组件等业务体量过小,增长乏力。
客户方面,2022-2024年,通力股份前五大客户贡献了74.38%、81.35%、82.04%的营收,其中Samsung/Harman一家就占了近半壁江山,最高时达54.4%。
对此,通力股份自己也在招股书中坦言,宏观经济低迷、客户经营策略变化、合作关系生变,都可能给公司带来致命打击。
左手退税“捞金”,右手补税“踩雷”
税收优惠本是助力企业发展的“东风”,却成了通力股份盈利的关键支撑。
据披露,近三年来通力股份享受的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7577.17万元、10,512.89万元和14180.84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8.97%、18.67%和22.46%。
通力股份自己也在招股书中坦言:一旦税收政策变动或自身不再符合优惠条件,业绩将受到冲击。
更令人担忧的是,通力股份近年来税务问题频发:2021-2022年,城建税及附加税退税1263.75万元,可2022年又因纳税更正申报产生218.60万元税收滞纳金。
频繁的退税补税,暴露出企业对税收法规理解不到位,为追求优惠忽视规范,内部税务核算和管理流程更是漏洞百出。
巨额分红流向境外,董事总经理于广辉享1544.7万年薪
招股书显示,通力股份此次IPO拟募资10.15亿元,其中8.15亿元用于项目建设,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可回看过去,2019-2021年,公司累计现金分红9.89亿元,甚至超过了三年利润总额9.51亿元,几乎与此次募资额持平。
并且,通力股份的主要股东为境外公司,如通力电子(香港)、通力国际(BVI)等。公司在报告期内多次向这些境外股东支付大额分红,总计约7亿元人民币。特别是2022年8月,公司一次性向控股股东通力电子(香港)支付分红款5.4亿元。这些巨额分红款项全部流向境外,引发了市场对其资金流向的怀疑。
在巨额分红的同时,通力股份高管薪酬也高得惊人。
图片
图片来源:通力股份招股书注册稿
据招股书披露,2024年度,总经理、董事于广辉年薪高达1544.7万元,占公司当期利润的2.45%;副总经理、董事、其他核心人员宋永红的薪酬为598.6万元;财务负责人、董事任学农的薪酬为480.26万元;董事会秘书王晋的薪酬为130.15万元。该四名高管的薪酬均超过百万,年度合计高达2753.71万元。
再看公司资金状况,2022年至2024年个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5.11亿元、14.04亿元和18.78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2.12%、33.50%和31.20%,主要由银行存款构成。
图片
截至2024年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16亿元,现金充裕却仍要募资补流,这般“左手分红、右手要钱”的操作,怎能不让市场质疑其募资合理性?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内容侵权或不实之处,可在后台给小编留言,我们将酌情修改及调整。
加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