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茶百道业绩“暴雷”背后,管理层暴富,加盟商集体撤退,谁买单?
当茶百道在港交所敲响上市铜锣的那一刻,或许无人能预见到这场资本盛宴背后潜伏的致命危机。这家曾以6.8%市占率稳居新茶饮行业第三的头部玩家,在登陆资本市场仅一年后,便交出了一份令行业战栗的成绩单,2024年营收同比锐减13.8%至49.18亿元,净利润近乎腰斩至4.8亿元,8395家门店的庞大版图下,暗藏着1144位加盟商集体撤退的残酷现实,闭店数量较2023年激增400%。这组数字不仅砸碎了茶百道精心包装的成长神话,更撕开了新茶饮行业狂奔突进背后的生存真相。
最富戏剧性的对比在于行业冰火两重天的境遇:当古茗、蜜雪冰城仍在用双位数增长续写扩张传奇时,茶百道却如同踩下急刹车般逆向坠落。其营收规模甚至跌回2021年水平,净利润暴跌幅度在已披露财报的头部品牌中堪称断崖式下跌。这场突如其来的"业绩变脸",将新茶饮行业光鲜表象下的结构性危机暴露无遗。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整个行业,在蜜雪冰城突破3万家门店、古茗冲击万店规模的行业狂欢中,茶百道用数字证明:当规模扩张失去质量把控,当价格战吞噬利润空间,当加盟商沦为数据注脚的牺牲品,所谓的"万店神话"终将反噬品牌根基。这场由茶百道主演的"变脸记",或许正是新茶饮行业为疯狂扩张付出的第一笔昂贵学费。
加盟商溃退与盈利困局
当剥离7199.9万元政府补助与4385.2万元利息收入的财务滤镜后,2024年茶百道真实的盈利图景犹如被针尖刺破的气球——这个曾凭借8395家加盟体系编织增长神话的新茶饮品牌,正深陷上市企业最致命的信任危机。
财报字里行间弥漫的“焦虑”气息,与其IPO时描绘的"年均30%复合增长"蓝图形成刺眼反差:2023年营收增速虽勉强维持34.78%,净利润增速已断崖式收缩至19.39%;而进入2024年,业绩更是呈现自由落体式下滑,核心财务指标甚至退步至2021年水平。
导读:茶百道业绩“暴雷”背后,管理层暴富,加盟商集体撤退,谁买单?
当茶百道在港交所敲响上市铜锣的那一刻,或许无人能预见到这场资本盛宴背后潜伏的致命危机。这家曾以6.8%市占率稳居新茶饮行业第三的头部玩家,在登陆资本市场仅一年后,便交出了一份令行业战栗的成绩单,2024年营收同比锐减13.8%至49.18亿元,净利润近乎腰斩至4.8亿元,8395家门店的庞大版图下,暗藏着1144位加盟商集体撤退的残酷现实,闭店数量较2023年激增400%。这组数字不仅砸碎了茶百道精心包装的成长神话,更撕开了新茶饮行业狂奔突进背后的生存真相。
最富戏剧性的对比在于行业冰火两重天的境遇:当古茗、蜜雪冰城仍在用双位数增长续写扩张传奇时,茶百道却如同踩下急刹车般逆向坠落。其营收规模甚至跌回2021年水平,净利润暴跌幅度在已披露财报的头部品牌中堪称断崖式下跌。这场突如其来的"业绩变脸",将新茶饮行业光鲜表象下的结构性危机暴露无遗。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整个行业,在蜜雪冰城突破3万家门店、古茗冲击万店规模的行业狂欢中,茶百道用数字证明:当规模扩张失去质量把控,当价格战吞噬利润空间,当加盟商沦为数据注脚的牺牲品,所谓的"万店神话"终将反噬品牌根基。这场由茶百道主演的"变脸记",或许正是新茶饮行业为疯狂扩张付出的第一笔昂贵学费。
加盟商溃退与盈利困局
当剥离7199.9万元政府补助与4385.2万元利息收入的财务滤镜后,2024年茶百道真实的盈利图景犹如被针尖刺破的气球——这个曾凭借8395家加盟体系编织增长神话的新茶饮品牌,正深陷上市企业最致命的信任危机。
财报字里行间弥漫的“焦虑”气息,与其IPO时描绘的"年均30%复合增长"蓝图形成刺眼反差:2023年营收增速虽勉强维持34.78%,净利润增速已断崖式收缩至19.39%;而进入2024年,业绩更是呈现自由落体式下滑,核心财务指标甚至退步至2021年水平。
资本市场迅速作出价值重估:股价较17.5港元发行价近乎腰斩,市值蒸发超百亿港元,资本用脚投票的姿态昭然若揭。
在古茗、蜜雪冰城等同业者交出亮眼成绩单的映衬下,茶百道的颓势愈发触目惊心。2024年,古茗营收同比增长14.54%的同时实现36.95%的净利润跃升,蜜雪冰城更以22.29%的营收增幅撬动41.41%的利润增长。当行业龙头们仍在享受规模红利时,茶百道却陷入"越扩张越亏损"的死亡螺旋。
图片
作为坐拥95%加盟门店的"原料设备贩卖机",茶百道的盈利逻辑始终建立在加盟商的生存状态之上。但财报精心粉饰的"加盟商扶持"叙事,在残酷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加盟商锐减1144家,闭店率飙升4倍:2024年关店890家,相当于每天关2.4家店。要知道,2023年这个数字还是220家。更恐怖的是,茶百道闭店率从3%蹿升至6.2%,而行业平均水平仍在2%左右徘徊。
2024年茶百道营销费用暴涨201.5%,却换来“全网嘲”:3.95亿销售费用砸下去,换来的是成毅立牌被打码、黄子弘凡周边被私吞的舆论危机。当竞品古茗用14.5亿营收撬动14.79亿净利润时,茶百道却在为“热搜体质”买单。
这些数字背后,是新茶饮市场残酷的存量博弈。当蜜雪冰城门店突破3.6万家,古茗、霸王茶姬们疯狂攻城略地时,茶百道却陷入“越开店越亏钱”的怪圈——2024年新增门店仅带来7.6%的增速,而2022年这个数字还是25.3%。
茶百道为挽留加盟商使出浑身解数:设备降价、物料补贴、甚至允许使用二手设备。2024年首年0元加盟费政策,将入局门槛从动辄50万砍至10万级。但这些“糖衣”难掩本质——当单店日均GMV从2021年7414元跌至2023年6887元(2024年数据未披露),当毛利率从34.4%骤降至31.2%,加盟商的生存空间已被极限压缩。
更危险的是,在奶茶店密度堪比便利店的存量博弈时代,茶百道仍执迷于"以规模换增长"的扩张赌局。2024年新增890家门店非但未带来预期收益,反而加剧了区域市场的内卷竞争。这种饮鸩止渴的扩张策略,最终演变为加盟商的集体溃败——当蜜雪冰城门店突破3.6万家,古茗、霸王茶姬们攻城略地之际,茶百道正陷入"开新店稀释老店营收"的恶性循环。
为何一手好牌打成“烂局”?
2024年4月23日,当茶百道创始人王霄锟敲响港交所铜锣时,或许不会想到这竟是公司最后的辉煌时刻。发行价17.5港元,市值一度冲破200亿港元,但资本市场很快就用脚投票——上市首日破发29%,一年后股价跌至8.38港元,市值蒸发超123亿港元。如今回过头来看,此前更像是为了上市而上市。
为应对“存在感危机”,茶百道2024年营销支出暴涨201.5%至3.95亿,相当于每天烧掉108万。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其全年净利润,堪称“赔本赚吆喝”的典型案例。从联名《未定事件簿》到签约成毅,从“陕西历史博物馆”IP到“新白娘子传奇”情怀牌,茶百道在流量战场火力全开。
真正致命的,是粉丝经济的“反噬”。“成毅立牌打码事件”引发粉丝抵制,直接导致涉事门店周销量下跌60%。而黄牛囤积代言人周边、店员私吞物料等乱象,更暴露出管理体系的失控。当营销投入占营收比例飙升至8%(行业均值5%),换来的却是品牌美誉度不升反降,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过度营销正在透支品牌调性,当茶百道试图通过“全球品牌代言人”提升格调时,消费者却只记得它“频繁翻车”。
图片
在供应链这个命门上,茶百道正被竞争对手甩开身位。当蜜雪冰城实现糖奶茶全品类自产,古茗建成三大原料基地时,茶百道仍有近三成门店无法统一配送水果。2024年其水果统一配送率虽提升至71.7%,但牛奶等核心原料仍依赖外部采购,导致成本波动风险高悬。
茶百道的危机,其实早在其供应链布局上便埋下伏笔。不同于蜜雪冰城、古茗早早自建工厂,茶百道直到2024年5月才在福建投产首个自有原叶茶基地,水果、牛奶等核心原料仍依赖采购。这种“轻资产”模式在扩张期或许能快速起量,但当行业进入存量竞争,弊端尽显。2024年,茶百道销售成本占比达68.8%,较2023年增加3.4个百分点。而蜜雪冰城凭借全品类自产,成本率长期稳定在55%左右。
茶百道的供应链短板,或许才是其商业模式的“七寸”。更严峻的是品质管控危机。2024年,茶百道5家门店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北京消协点名,社交媒体上“喝出毛发、塑料碎片”的投诉屡屡爆出。
当前茶百道的困境,本质或许是高速扩张与管理能力错配的必然结果。
而在业绩暴雷的同时,茶百道管理层却上演着"资本盛宴":高管薪酬暴涨88%,2024年董事、监事及高管薪酬达1653.6万元,其中行政总裁薪酬同比翻倍。
更魔幻的是,在关闭890家门店的背景下,员工总数不降反增,导致员工总成本上涨29%。此外,2024年累计派息超全年利润,创始人夫妇直接拿走其中82%。这种“上市即套现”的操作,让二级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股价较发行价腰斩,市值蒸发123亿港元。
当古茗、蜜雪冰城净利润大涨时,茶百道的"变脸"暴露出单纯依赖加盟模式的致命缺陷——没有供应链壁垒,没有产品护城河,当流量红利消退,这个曾估值200亿的巨头,正在为过去的激进扩张付出代价。
如今的茶百道,是继续沉迷"营销烧钱-门店扩张-品质失控"的死亡螺旋,还是痛定思痛重构供应链、打磨产品力?当新茶饮行业进入"绞肉机"模式,留给茶百道的时间,或许就像其加盟商的生存空间一样,正在被极限压缩。
加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