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仁药业董事长辞职或遭问责?垫资13亿“爆雷”被疑内控失效
五一节前,华仁药业接连发布了两项人事变动公告,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身为华仁药业董事长的杨效东申请辞职,其任期原本应到2026年9月11日。
与惯常的高管辞职公告不同的是,华仁药业并未对杨效东在任期内的贡献表达感谢,这也引发市场对于杨效东是否已遭问责的猜测。
2024年华仁药业亏损13.68亿元,一把亏光上市13年以来净利润总和曾引发舆论热议,而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为一家疑似假央企的企业垫资13亿元“爆雷”而全额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虽然该企业参股央企股东多次在官方网站发布合作预警提醒,但是华仁药业与该公司的合作金额不降反增,这也引发市场对于华仁药业内控失效的广泛质疑,而巨额交易背后又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问题也引发讨论。
对于新任董事长张力而言,如何带领深陷巨额亏损的华仁药业重回正轨将是一项艰巨任务。
图片
董事长杨效东辞职,任期尚未结束
4月29日,华仁药业发布公告表示,华仁药业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非独立董事杨效东先生的辞职报告,杨效东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非独立董事、第八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八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以及公司法定代表人职务,辞职后不再担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image.png
杨效东的原本任期时间为2023年9月12日至2026年9月11日,除了上述职务外,杨效东一并辞任了华仁药业法定代表人。
与杨效东一起辞职的还有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孟祥园,不过孟祥园辞职后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而公开信息显示,自2024年4月份获聘任为董事会秘书后,孟祥园在这一职务上的任期刚满一年。
在此之前几天,公司董事会收到了董事朱苏斌的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朱苏斌申请辞去公司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五一节前,华仁药业接连发布了两项人事变动公告,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身为华仁药业董事长的杨效东申请辞职,其任期原本应到2026年9月11日。
与惯常的高管辞职公告不同的是,华仁药业并未对杨效东在任期内的贡献表达感谢,这也引发市场对于杨效东是否已遭问责的猜测。
2024年华仁药业亏损13.68亿元,一把亏光上市13年以来净利润总和曾引发舆论热议,而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为一家疑似假央企的企业垫资13亿元“爆雷”而全额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虽然该企业参股央企股东多次在官方网站发布合作预警提醒,但是华仁药业与该公司的合作金额不降反增,这也引发市场对于华仁药业内控失效的广泛质疑,而巨额交易背后又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问题也引发讨论。
对于新任董事长张力而言,如何带领深陷巨额亏损的华仁药业重回正轨将是一项艰巨任务。
图片
董事长杨效东辞职,任期尚未结束
4月29日,华仁药业发布公告表示,华仁药业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非独立董事杨效东先生的辞职报告,杨效东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非独立董事、第八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八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以及公司法定代表人职务,辞职后不再担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image.png
杨效东的原本任期时间为2023年9月12日至2026年9月11日,除了上述职务外,杨效东一并辞任了华仁药业法定代表人。
与杨效东一起辞职的还有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孟祥园,不过孟祥园辞职后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而公开信息显示,自2024年4月份获聘任为董事会秘书后,孟祥园在这一职务上的任期刚满一年。
在此之前几天,公司董事会收到了董事朱苏斌的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朱苏斌申请辞去公司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实际上,对于垫资13亿“爆雷”可能引发的追责风险,华仁药业其他高管似乎早有心里预期,在2024年间,已有多名高管先后辞职。
2024年2月份,华仁药业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吴聪就申请辞去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紧接着2024年4月份,非独立董事李阳、非职工代表监事贾学飞也同时申请辞职,辞职后也均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2024年8月份,华仁药业副总裁白鹏也辞去职务,四个月之后,华仁药业董事会解聘了执行总裁洪亮。
image.png
频繁而又密集的人事异动似乎说明高管对于公司内部暴露的风险早已是心知肚明,提前辞职或是为了避免被追责。
图片
频繁被预警合作风险,合作金额反暴增十多亿元
华仁药业与国药药材的合作起始于2020年。
华仁药业表示,由于公司在医药流通经营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所以希望利用自身深耕医药行业的基础积极拓宽医药贸易业务板块,基于公司布局医药健康全产业链的战略背景,自2020年起,子公司青岛华仁医药有限公司(下称“青岛医药”)开始增加医药原料贸易业务,主要客户就是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药药材”)。
然而自青岛医药与国药药材合作之初,作为国药药材参股股东的国药中药母公司国药集团就曾在官方网站发布声明。
image.png
“请相关主体对合作方的主体资格、资质信用、履约能力进行严格审核,避免利益受损。”国药集团声明称,“我公司未授权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或其子公司使用我公司注册商标或在企业名称中使用“中国医药集团”、“国药集团”字样,也未授权其以“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国药集团”的名义进行任何形式的宣传、投资或合作。”
国药集团多次发布的声明也透露,虽然国药中药确实在国药药材中持有股份,但是持股比例仅为25%,既非控股股东也非实际控制人,而国药药材却打着“国药集团”、“国药中药”的名义冒充央企大肆对外合作,并曾试图通过无偿转让股权的形式让国药中药担任第一大股东。
国药集团还表示,国药中药还存在虚构股东大会会议,伪造股东大会决议、伪造国药中药董事签字、伪造变造公司章程等违法犯罪行为。
然而对于国药集团的频繁风险预警,华仁药业却无动于衷,而如果华仁药业在2020年了解到国药集团的预警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加强风控,华仁药业也不至于产生如此巨额亏损。
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末华仁药业代垫款项金额为2.59亿元。让外界无法理解的是,在国药集团的频繁预警之下,华仁药业与国药药材的合作金额不仅未下降,反而暴增十多亿元,2021年年末,这个金额已经飙升到了14.09亿元,而直到2023年,双方合作才最终终止。
虽然华仁药业表示,公司已经与国药药材签署《还款协议》,原则上用3年时间清偿完毕,但是上述协议最终也只不过是安慰罢了。对于胆敢伪造董事签字、伪造股东大会决议的国药药材而言,不惜违法犯罪“忽悠”而来的巨额资金,怎么可能轻易送还?
据媒体报道,国药药材官网披露的办公场所已经是人去楼空,而自2023年2月份开始,国药药材已收到35份限制高消费令,涉及总金额高达15.52亿元,自2024年5月份至今,国药药材已经接连11次成为“老赖”。
多达13亿元的巨额亏损又该谁来负责?在此期间掌舵华仁药业的杨效东后续是否会被调查处理,立刻kaiyun开云网站将持续关注。
加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