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产业经济

|产业经济

志高机械IPO:内销三年连跌,“腾挪式增长”能撑多久?

槐荫之处

|
  在浙江志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志高机械)营收保持平稳、利润连续增长的叙事表层下,一组组看似合理的财务数据却在销售逻辑、收入确认与现金回流三个维度接连露出应力裂缝。
  内销萎缩与外销倾斜背后,是产能调配策略与需求真实性之间的模糊界限;客户身份变换与收入确认时点的错位,则揭示了报表节奏调控的操作空间;而应收账款三年翻倍、账龄快速老化,更将利润的“滞后兑现”变成了一场高杠杆回款的概率游戏。
  在IPO问询中,志高机械或许已经提供了形式完整的解释逻辑,但资本市场需要的,是能在周期波动和需求钝化面前依然自洽的增长底层结构。若这一基础本身就依赖角色切换、信用延展和红利透支来维系,所谓稳定,是否只是另一种不可持续?
  01
  从高返利到骤然刹车
  2021年至2023年,志高机械的境内销售数据一降再降,其中钻机收入从3.2亿元下滑至2.64亿元,工业螺杆机同期更是从4.88亿元降至3.13亿元。在不少同行借助基建反弹与智能制造替代潮实现境内市占率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志高机械却选择了“削弱内销、倾斜出口”的路线,并将这一选择归因为“产能紧张之下的战略性配置”。
  公司在问询中强调,因高端一体式钻机订单快速增长,公司将有限的产能优先投放至毛利率更高的境外市场。而被“主动放弃”的,是原本贡献过半营收的境内传统业务。
  但这种产能转移是否属于无奈之举?
  公司对外披露的数据显示,其2023年钻机产能利用率高达187.42%,连续三年超负荷运转。在供应资源恒定的前提下,境外订单的爆发式增长不可避免地压缩了对境内客户的交付能力。而这恰恰反映出,公司近年整体增长并非建立在业务自然扩张或市场全面开花的基础上,而是通过结构腾挪实现的局部亮点。这种增长方式短期有效,但其脆弱性也显而易见。一旦海外需求退潮,尚未修复的内销体系恐怕将无力承接。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