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产业经济

|产业经济

金沙酒业问题逐步暴露:冲击百亿营收蓝图渐行渐远

知谭商业

|
  曾被誉为“酱酒黑马”的金沙酒业,在经历华润入主后的短短两年内,正步入“高光褪去”的冷却期。根据华润啤酒(00291.HK)最新年报披露,2024年金沙酒业实现营收21.49亿元,同比增长仅4%,不仅远低于此前年初制定的40%增长目标,更与其“2024年实现主板上市、冲击百亿营收”的蓝图渐行渐远。
  在白酒行业逐步回归理性、消费信心修复缓慢的当下,金沙酒业的业绩疲态、渠道紊乱、管理频换以及品牌力下滑等一系列问题正逐步暴露。这家曾代表“酱酒热”爆发力的企业,似乎正陷入深度调整期。
  营收“停滞”,百亿目标渐行渐远
  公开数据显示,金沙酒业2021年营收曾高达36.41亿元,而2024年这一数字却仅为21.49亿元,三年时间跌去四成,已不足其巅峰期六成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金沙酒业营收20.67亿元,意味着其2024年仅增长8000万元左右,增长率不仅严重偏离年初定下的40%目标,甚至与2022年上半年水平相近。由此可见,其整体经营正处于明显的“停滞”阶段。
  而对母公司华润啤酒而言,这一成绩更显尴尬。华润斥资123亿元将金沙收入囊中,曾寄望通过“啤酒+白酒”的双轮驱动模式分担主业增速放缓压力。然而,2024年白酒业务营收仅占华润啤酒总营收的5.56%,贡献仍属边缘。华润白酒转型战略,距离“第二增长曲线”的愿景,显然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换帅频繁,核心团队“门外汉”质疑声起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金沙酒业已经完成三次董事长更迭、两次总经理更换。这背后,既是对业绩不及预期的“责任问责”,也暴露出管理体系的动荡与混乱。
  从侯孝海、魏强,到如今的范世凯、李濮,无一不是出身啤酒系统。“啤酒人管白酒”的模式在业内广受质疑。有业内人士直言:“啤酒是快消,白酒是品牌+文化的长期经营,不能用卖啤酒的逻辑来卖酱酒。”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