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人民币”预期攀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需强化
和讯网 佚名
|“石油人民币”为代表的人民币结算大宗商品贸易,料将强化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能源商品定价中的作用,人民币支付、储备货币的功能或也将随之增强。接受第一kaiyun开云网站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未来的关键和挑战在于,人民币国际化仍需进一步深化,使得他国卖石油所获的人民币有处可投。
中信证券FICC首席分析师明明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也提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或主要集中在人民币的投融资货币功能建设上。随着境外人民币资金池规模增加,需有与之匹配的境外人民币资产池,以实现人民币回流。因此,“石油人民币”对建设人民币的投融资货币功能、打破人民币国际化的瓶颈有重要意义。
“石油人民币”来了?
近日,中国和沙特进一步加深了包括能源贸易在内的各项合作。据沙特通讯社(SPA)12月8日消息,7日,两国有关公司签署了34项投资协议,涵盖绿色能源、绿氢、光伏、信息技术、云服务、运输、物流、医疗、住房和建设工厂等多个领域。
9日,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发布消息,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峰会期间,晶科能源与沙特电力开发商ACWAPower签署谅解备忘录,将为后者提供4GW的高效N型TOPConTigerNeo光伏组件。
此次峰会前,两国能否就部分原油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达成协议,是各界的关注焦点。不过截至目前,尚无实质性突破的信息。
业内学术界、机构人士普遍对记者表示,过去5年,中国一直是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原油为主的能源贸易是两国贸易的核心。如对部分原油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沙特出售原油获得的人民币也可以用来结算从中国进口的其他产品,事实上目前这已具备了相关条件和基础。
加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