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近来可谓风波不断。继3月29日安徽铜陵高速爆燃事故后,小米汽车近日再度陷入一场由数百名小米SU7 Ultra车主发起的退车风波之中。
5月7日,小米汽车就近期小米SU7 Ultra车型引发的两项争议——“排位模式”解锁条件变更,以及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表述不清问题,发布官方回应并两次致歉。
然而,小米的回应并未获得车主认可。据悉,仍有不少消费者在坚持希望小米无损退车,还有车主委托律师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主张退一赔三。
最新消息显示,目前已有部分车主得到小米汽车客服反馈,称可以协调退车,但无法退还2万元定金。
SU7 Ultra“货不对版” 数百位车主组群退车
今年2月27日,小米汽车正式推出SU7 Ultra车型。其中,价格为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选装件,“完全复刻小米SU7 Ultra原型车”,且“拥有两个贯穿风道,能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可为整车减重、辅助散热,并提升下压力,由此实现整车性能的提高,这也成为该车的一大卖点。
然而,新车上市后,有博主用鼓风机对前舱盖“挖孔”处吹风,包括有提车车主自行拆解,均未发现官方宣传的“贯穿风道”。由于SU7 Ultra前舱盖的“货不对版”,小米汽车也被质疑存在“虚假宣传”。
对此,小米汽车于5月7日晚间表示,“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并推出补偿方案,提供了限时改配服务和赠送2万积分。不过,车主对于小米给出的方案并不认可,并自发组群维权。网络上还传出一条“退车视频”,有多位Su7 Uitra“准车主”发声,称对于小米官方给出的解决方案“不认同、不接受,要求退车”。
小米汽车近来可谓风波不断。继3月29日安徽铜陵高速爆燃事故后,小米汽车近日再度陷入一场由数百名小米SU7 Ultra车主发起的退车风波之中。
5月7日,小米汽车就近期小米SU7 Ultra车型引发的两项争议——“排位模式”解锁条件变更,以及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表述不清问题,发布官方回应并两次致歉。
然而,小米的回应并未获得车主认可。据悉,仍有不少消费者在坚持希望小米无损退车,还有车主委托律师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主张退一赔三。
最新消息显示,目前已有部分车主得到小米汽车客服反馈,称可以协调退车,但无法退还2万元定金。
SU7 Ultra“货不对版” 数百位车主组群退车
今年2月27日,小米汽车正式推出SU7 Ultra车型。其中,价格为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选装件,“完全复刻小米SU7 Ultra原型车”,且“拥有两个贯穿风道,能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可为整车减重、辅助散热,并提升下压力,由此实现整车性能的提高,这也成为该车的一大卖点。
然而,新车上市后,有博主用鼓风机对前舱盖“挖孔”处吹风,包括有提车车主自行拆解,均未发现官方宣传的“贯穿风道”。由于SU7 Ultra前舱盖的“货不对版”,小米汽车也被质疑存在“虚假宣传”。
对此,小米汽车于5月7日晚间表示,“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并推出补偿方案,提供了限时改配服务和赠送2万积分。不过,车主对于小米给出的方案并不认可,并自发组群维权。网络上还传出一条“退车视频”,有多位Su7 Uitra“准车主”发声,称对于小米官方给出的解决方案“不认同、不接受,要求退车”。
申请退车不退定金 律师:没有法律依据
5月12日,有欲退车车主透露,已收到小米汽车客服反馈。对方表示,申请退车的订单不会继续生产。如想继续提车,可在60日内沟通继续生产。若超出60日未沟通,则视为无提车意愿,再协商取消订单相关事宜。当被问及能否现在取消订单时,该客服表示,“目前可以申请取消流程,但是定金无法退回”。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的积分补偿政策是一种协商解决方案,与是否虚假宣传无关。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是非消费者原因造成的取消订单即合同解除,小米汽车不退还定金没有事实与法律依据。所以现在消费者最终是否能无损退车,关键是要看小米汽车的宣传内容与事实不符,是否足以导致消费者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是否构成根本违约。”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黄平律师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小米汽车之前宣传如与事实不符的话,则涉嫌虚假宣传,但这需要有权机关最终作出认定。
此外,黄平律师认为,对部分车主“退一赔三”的诉求,需要结合相关事实认定是否构成消费欺诈,例如这项与事实不符的宣传是否是故意为之,消费者是否仅是因为这个宣传才购买该款车等综合认定。
销量与负面齐飞 雷军的艰难时刻还在继续
今年,对于小米汽车而言,可谓多事之秋。从铜陵高速爆燃事故以来,小米汽车因“排位模式”争议、智驾更名辅助驾驶、AEB自动刹车误触、投保谣言等情况频频陷入舆论漩涡。
“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5月10日,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沉寂良久后再度发声。
自去年3月,推出首款车型SU7以来,小米汽车持续热销,并在去年以136854辆的成绩超额完成销量目标。进入2025年,小米汽车月销稳定在2万辆以上,4月更是超过2.8万辆。按照规划,今年6—7月,小米汽车还将迎来其第二款车型,定位中大型轿跑SUV的小米YU7,进一步扩充其产品矩阵。然而,不断曝出的负面消息,也为小米汽车未来的造车路蒙上一层阴影。
“小米汽车在宣传上,相对比较优秀,但是从其他方面来看的话,有些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预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表示,“高端化的品牌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或者一个车型就能打造出来的,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从而实现口碑逐步提升。”(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涛、陈梦宇)